通行证:
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现代美术网”(www.zgxdms.com)是一个专业性美术门户网站。本网站提供以中国国内为主的美术资讯、展览报道、艺术评论文章、美术与收藏知识、写生基地推荐、知名艺术家相关资料及艺术家作品展示、各种美术机构介绍特别是艺术院校信息及其师生作品等等。充分发挥资讯、交流平台的作用,强调“学术性、专业性、严肃性”,面向全球书画市场,办文凭为艺术家、收藏家、鉴赏家、机构、协会、院校及其它一切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办文凭
首  页
精品之窗
美展艺讯
艺术动态
艺坛艺论
全景360°
美术家
美术界
美术星空
收藏拍卖
传播媒介
天南地北
现代画廊
论 坛
  您当前的页面:首页 >> 史与论 >> 信息内容  
 
论色彩观念对绘画表现的影响
时间:2008-06-04  频道:史与论  关键词:色彩观念  来源:中国现代美术 
  

    色彩是艺术表现的语言,是绘画的形式因素之一。不同的色彩观,对绘画表现亦有巨大的影响。 
    西方绘画在色彩表现上是伴随自然科学及绘画材料应用水平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其绘画在进程中把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展现得淋漓尽致,并由此推进了绘画色彩学理论的发展。中国绘画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极具象征性、装饰性、主观性和审美规定性的特色,绘画也曾经历过五彩斑斓的时代。至水墨画及文人画,色彩表现偏向水墨变化。当代绘画的多元发展也要求我们对中国传统绘画色彩观念与西方绘画色彩观念进行更深入地挖掘与研究,科学地探寻东西方不同色彩观念产生的原因及对绘画产生的影响,学习古今中外绘画的优良传统,并在观念的碰撞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审美观念,促进绘画艺术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的色彩观——五色观
中国古典哲学体系是“天人合一”观念之下的阴阳、八卦、五行系统。古人总结出物质世界分为木、火、金、水、土五类,从这五种具体物质的属性中抽象出五行的概念,并演化出中国绘画基本色彩观念——五色观,五色观用“青、黄、赤、白、黑”来代表一切色彩,并将五色与方位进行对应。《考工记》中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 :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① 。成语中的“五彩缤纷”“五色斑斓”等就是此观念的反映。
与西方色彩观相比,五色观自身结构也有其科学性。现代科学证实,色彩分为色光色彩和颜料色彩。颜料色彩的三原色是红、黄、蓝,三原色是不可调和的原始色,橙、绿、紫是间色,含有三原色的是复色。颜料色彩中以相同比例混合得到黑。黑是色彩丰富到极点后的极色,色彩多之极便归为黑。在色光色彩中,红、绿、蓝是三原色,将其按比例混合便得到白色光,色彩丰富之极便又归为白。“黑、白”中国人称之为极色,黑与白包含万物中的一切色彩,因此中国的三原色加两极色的五色观念,既包含色彩构成初始阶段的三原色,也包含色彩构成的终极阶段的黑和白,这种对色彩构成的辩证认识,奠定了中国传统绘画色彩观的理论基础。
由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产生的五色观有利于画家主观色彩因素的发挥。由于注重主观的“心象”,对客观世界是意象的表达,重神似,而不太注重形似,注重描绘物象的神气和性格,而不注重物象上的光和其色彩因受到光的影响所起的变化,中国绘画在唐代以后逐渐弱化了色彩的表现,而偏向注重笔墨变化的水墨画,认为墨即是色,墨分五色,将墨上升到与色彩具有同样的功用,这样便制约了中国绘画在色彩上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国绘画色彩观念的演变及其影响
在认真审视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后,我们深为前人在色彩运用上的非凡创造所惊叹。史前彩陶就已在橙红色的胎底上烧制出了赭红、黑、白等多种颜色的美丽图案。秦汉壁画色彩庄重典雅。例如咸阳秦宫遗址一处宫殿所绘的壁画,马有枣红、黄、黑色之别,人物服饰有褐色、绿、红、白、黑等不同的色彩。魏晋南北朝绘画更呈现丰富多彩的面貌。谢赫的《古画品录》对绘画设色的“随类赋彩”,高度概括了中国绘画对色彩的认识方法和表现方法。“类”包含思想、情感、物象的色彩和某一客观事物及其关系,不仅仅指随物象固有色而赋彩,随类赋彩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并赋予绘画用色更多的自由与灵活。在五色观及随类赋彩的影响下,中国绘画在唐代以前是非常重视色彩的,特别是壁画在色彩的表现上达到较高水平。例如敦煌莫高窟壁画就以浓重的用色,极具装饰意味的表现,时至今日,其色彩依旧光彩夺目。隋唐宫廷绘画更发扬了秦汉、魏晋美术的优秀传统,又融合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如阎立本的《步辇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等,色彩表现丰富艳丽、五彩斑斓。
中唐之后,王维提倡“画道之中,水墨为上”,用墨成了中国画赋彩的重要特征。用水墨代替五色,色彩观念发生了变化,中国绘画又开创了新的发展道路。由于受道家、儒家及禅宗哲学思想及美学思想的影响,绘画不取对自然表象的模仿,直接追求绘画本体语言的表现,在造型上注重“立象以尽意”,要求由“意象”而达“意境”,画面追求的是高格调的意境,而不是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因此必然会重视绘画表现中更为本质的因素——黑、白。在水墨观念的影响下,绘画用色越来越少。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写道:“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飏,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②。可见当时绘画已不重视色彩。至文人画发展起来,更注重传神,讲求诗、书、画的结合,重视画面内在的意象因素,而忽略表象的色彩表达。元、明、清三代的院体画、水墨山水画、水墨写意花鸟画和文人画的审美趣味主要指向清淡、雅逸、超俗,绘画的工具材料也局限在笔墨宣纸之内,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画色彩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近现代中国绘画色彩表现虽进行诸多探索,但总体还是局限于笔墨变化之内的,仅工笔画及其它画种在色彩应用上有较大发展,在色域上有所拓展,在设色技法上有所创新,色彩观念也开始融会古今,融和中西,呈现出多元的色彩表现。
(三)西方写实绘画的确立和固有色观念的形成
西方绘画也是在演进中逐步对色彩加以认识,并在绘画中应用拓展的。在古希腊爱琴文化时期的绘画中,色彩描绘人物与图案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到希腊本期,绘画中注重解剖的准确,着意于肌肉的刻画,奠定了绘画向写实发展的基础。绘画表现出具有简单的透视及明暗描写,形式主要是壁画和镶嵌画。写实绘画由于受材料条件的制约,在色彩表现上总体还是具有装饰效果,但已显露出写实色彩的倪端。十五世纪凡•爱克兄弟发明了油画,为绘画色彩的写实提供了材料上的保证。
文艺复兴运动使写实绘画得到较大发展,忠实地模仿自然是这一时期艺术的一大特征。达芬奇根据“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知觉”这一基本观点分析绘画与现实的关系,指出自然是绘画的源泉,绘画是自然的模仿者,画家取法自然,绘画昌盛,不取法自然绘画就衰微。他说:“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将自己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加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③。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绘画开始追求视觉的真实感,色彩也竭力妙肖自然,但由于认识的局限,色彩是以固有色观念来表达的。现在看来,“固有色”并不符合光学原理。在固有色观念及古典油画多层透明画法的共同作用下,绘画直到印象派以前总体呈现“褐色油画”的色彩面貌。固有色观念使色彩表现相对单纯,色彩与形体结合的非常贴切,有利于塑造形体和表现理性的美。文艺复兴以来,以固有色观念作画,产生了许多不朽的杰作,涌现出众多的美术流派。
(四)科学的色彩观与表现的色彩观对绘画的影响
17世纪末物理光学对色彩原理的论证,牛顿的太阳光谱实验为其后印象派画家的色彩表现提供了科学的理论。19世纪西班牙人戈雅对马奈的影响,德拉克洛瓦那色彩丰富的调色板,库尔贝寻求油画颜料本身的真实色彩表现,促成了印象主义在法国的第一声初啼,使绘画的色彩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印象派的画家们借助物理光学理论,在科学的色彩观念的影响下,将光与色彩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将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凸显出来,既再现了色彩之真,也表现了色彩之美。法国印象派画家毕沙罗说:“以光学的调色代替颜料的调色。这种方法意味着把调子分解成它的构成因素,因为这种光学调色法的类型和那些以颜料调色法所创作的画相比,它所显示的光度更为强烈”④。印象主义追求光色的色彩观念丰富了绘画的色彩表现,拓展了绘画的表现方法,并将人们对色彩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新印象主义更以科学来指导绘画实践,他们认为,物体在光的照射下,色彩呈现是分割的,要真实表现这种色彩,必须用不同色点和色块并列起来,这种用色点作画的方法又被称作“点彩派”。新印象主义将色彩观念又向科学的方向推进了一步。后印象主义把绘画的本质看成独立于自然之外,把色彩自身当成表现的目的而不是对自然描写的手段,将强烈的情感融入画面的色彩之中,并希望用色彩重新创造自然,表现出对科学色彩观念的反叛。在后印象主义的影响下,19世纪末西方写实油画开始瓦解,绘画不再模仿自然,色彩不再受光的约束。在其后的绘画发展中,色彩在不同艺术观念的绘画中开始注重表现,主观色彩、心理色彩和色彩的象征性被强化,色彩成为了抽象的符号。直至现代油画也在艺术观念地不断扩大中成为艺术家多种艺术创造的材料之一。
从印象主义绘画发展的三个阶段,足以说明色彩观念的改变是其风格流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对绘画表现产生巨大影响。中国绘画色彩观念历史上虽也发生过重色与重墨的变化,但总体没有西方绘画色彩观念变化的激烈与快速,这也许应该得益于中国绘画所具有的超前性与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从建立之初就跨越了对自然的模仿,而进入绘画本体语言的表现之中,这一点从西方近现代艺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顶礼膜拜中可见一斑。法国艺术大师巴尔蒂斯对东方绘画就非常崇尚,凡高的作品也充满着东方情趣,席勒的作品更是如此……。中国传统色彩观具有象征性、装饰性、主观性和审美规定性,色彩应用上不去模仿自然的表象,而着意于装饰和意象色彩的表现,它虽抛开了模仿自然的客观限制,但主观的规定性和材料工具的限制性又引发色彩表现的不自由。西方油画的色彩观虽具有科学性的一面,材料工具也较适合色彩的表现,但艺术毕竟有别于科学。在绘画的发展历程中,中西绘画色彩观虽各具特色,但都有局限性的一面,我们只有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继承中,与西方绘画不断交融,提高审美能力,丰富与拓展多元的绘画色彩观念,才能促进我国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注:

①②《中国画论辑要》周积寅编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484

  《芬奇论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41页。

  《毕沙罗》闵希文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56页。


                                                                                                 (西安美术学院  石晓伟)

 
Google
 
 
  打印本页 【字号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评论: 【目前共有 0 条对该文章的评论】 【查看参与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您想评论吗?!
中国现代美术网
     发表评论
  网上昵称
评论标题
  验证码   换一个
 
  评论属于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文明用语。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更多相关信息:
迟轲教授的《西方美术史话》是“写给大家读    [2008年8月22日]
再论北京双年展的最佳作品    [2008年7月30日]
浅谈摩西奶奶的艺术    [2008年7月29日]
现代图形设计视觉思维表现    [2008年7月29日]
浅论设计中的广告创意——从具象思维到抽象    [2008年7月29日]
国学乃中国独有?论国学与与当代世界的关系    [2008年7月29日]
“六法”之六“传模”法辩正    [2008年7月19日]
论齐白石艺术    [2008年7月19日]
   
 
   
 
 
 
首页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会员中心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客服电话:13659200006 邮箱:zgxdms@126.com  在线QQ:  中国现代美术网
Copyright ©1998 - 2008 中国现代美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m
兄弟建站制作维护 陕ICP备080021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