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现代美术网”(www.zgxdms.com)是一个专业性美术门户网站。本网站提供以中国国内为主的美术资讯、展览报道、艺术评论文章、美术与收藏知识、写生基地推荐、知名艺术家相关资料及艺术家作品展示、各种美术机构介绍特别是艺术院校信息及其师生作品等等。充分发挥资讯、交流平台的作用,强调“学术性、专业性、严肃性”,面向全球书画市场,办文凭为艺术家、收藏家、鉴赏家、机构、协会、院校及其它一切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办文凭
首  页
精品之窗
美展艺讯
艺术动态
艺坛艺论
全景360°
美术家
美术界
美术星空
收藏拍卖
传播媒介
天南地北
现代画廊
论 坛
  您当前的页面:首页 >> 全景360°  >> 美术视野 >> 信息内容  
 
2007,陕西书画界十大现象盘点
时间:2008-06-19  频道:美术视野  关键词:陕西书画界盘点  来源:中国现代美术网 
  

      编者按: 2007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书画事业也迎来了更多发展和机遇,面对逐步开放的文化和无比畅通的信息时代,奋斗在书画领域的艺术家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其中,创造和制造了许多热闹的艺术景象,充分地展示了当代艺术家的生存现状。2008年,本报记者在综合各类艺术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信息的基础上,记录下陕西书画界2007年以来所出现的热点事件,并整理成十大现象进行盘点。

一.“涨” 声一片
      2007年年底,许多媒体评选出“涨”成为今年百姓议论话题最常用字。这一年,食品、石油、地产等物价在全国范围内涨声一片,股票市场人气十足,艺术品也逐渐成为人们新宠,无论是抱着投机牟利或者收藏赏玩的动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们确实开始增多,不可避免,艺术品价格也就水涨船高。在这样的一个大的社会环境发展氛围下,当代艺术家陈丹青、岳敏君、张晓刚、蔡国强、何多苓、程丛林、罗中立等的单幅画作都在突破千万元大关并向上亿元迈进,他们一个个在缔造着中国艺术品市场飞速上涨的神话。那么,生活在陕西的当代书画艺术家们是如何置身于这种趋势中的呢?
从今年来看,相当一部分资金已经成为继股票、炒房外进入到这一行业进行投资,今年的书画市场交易频繁,陕西画坛作品的市场情况相当值得我们期待,有望成为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新兴力量。陕西画坛作为现代中国画坛的重要力量,在现代中国画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陕西画坛的名家作品应有较大的升值潜力,值得广大投资者和收藏者重点关注,尽管行情已经逐渐看好,但总体上这一价格还是落后于海上画派和京津画派。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机会很多,在其他画派作品进入理性的调整阶段时,陕西画坛的作品仍然将稳步地发展,投资收藏者只要把握得当,获利的空间仍然将会是非常大的。
    点评:就全国范围书画的普遍“涨”现象而言,这是好事;也许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如果少了当先精神,也许我们真的就要继续靠“长安画派”这面崛起在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画坛的旗帜生活了。

二.书画展“热”
      2007年,陕西省文史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长安雅集——陕西书画三百年展”、“邱星、霍松林、叶浓书法展”在陕西美术博物馆举办、“西安中国画院作品展”分别在杭州和南昌举办、西安美院教师参加的“风生水起”大写意画展在兰州和西安两地举办、“李成海师生展”、“西部大地情画展”、“第二届陕西省花鸟画展”、“戴希斌画展”分别在北京和西安举办、“罗国士书画展”,等等,今年陕西的书画展览比较多,而且新的变化是书画家们不仅仅在省内展,还愿意走出潼关到省外办展,陕西几乎已是天天有展览可看,并且除了在专业的艺术机构进行展览外,部分书画家如刑庆仁、赵熊开始和商场合作办展的新形式,让艺术和大众近距离交流,今年的陕西书画展览办展渠道呈现多样化,“书画展热”在陕西流行开来。对此,省书协主席雷珍民说道:展事频繁预示了书画界士气高涨活力充沛,也体现了书画界的空前团结、和谐。著名评论家肖云儒也说道:我觉得书画展览热这种现象很好,艺术繁荣的标志是作品多,在“多”中才能出“精”,“量”中才能出“质”。艺术家希望自己的作品与社会见面、为民众认可,是很好的心态,书画展为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提供了平台,是个好事。这是培养发现书画人才的渠道之一。省美博策展人吴振锋对此说道:书画展多是好事,但不能处于无序状态,有些人认为出了名好赚钱,可以赚出名前几倍的钱,而举办书画展又是尽快出名的好办法之一,因此受利益驱动办展,通过媒体炒作来成名,这样一来最大恶果即是书画评价标准被模糊,这种现象一旦不加遏制,谁都摇身一变成“家”了,必定会对书画市场、书画创作、书画队伍造成伤害。
      点评:今年陕西书画界展览确实“热”起来了,有人开始担心展览质量的良莠不齐,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办展,关键是如果普及了艺术,提高了观众的审美情趣,相信观众自然会分辨出展览水平高低的。

三.“九届书展”对陕西书坛的警示
      2007年在广东举办的“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虽然陕西有3000多件作品投稿,但只有29件作品和1篇论文获得参展资格,未能在这次国展中获得任何奖项。而在上一届国展上,陕西有70多件作品入选,10个人获奖。那么,前后反差为何如此之大,是陕西书法家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此,我省著名书法家、也是担任九届国展篆刻评审组评审委员的赵熊则从文化地域和经济地位的差异上谈了自己对陕西书法存在问题的看法。他认为,虽然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文化底蕴并不能代表一切。因为近些年来陕西的经济相对较弱,从某些方面制约了文化的发展。书法艺术发展较快的主要在上海、江浙一带,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有河南、山东等地。在地域文化的大背景下,陕西人还是相对保守,陕西的青年作者不大愿意走出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每次举行大型的书法展览,有的省市现场有几百人前去观摩学习,也有一些自发的小团队,但很少见到陕西人前去学习。 赵熊对于九届国展在评审中采用的一些新举措感触很深:“评选规则有所改进,中国书协作为组织者并不直接参与评审,而是由相关艺术门类的专家来组成评审委员会。这样体现了专业性。除此之外,还有相对完善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让赵熊感到特别高兴的是,此次篆刻组入选份额只有80件作品,而陕西就有6位作者的作品入选,占整个篆刻组入选份额的7.5%。“这是非常不错的成绩,意味着大约有10个省市自治区在篆刻作品的入选上是空白。比较客观地反映了陕西篆刻在全国的水平和地位。” 
      同样是九届国展评审委员的书法理论家吴振锋在接受采访时说:“从创作来讲,我省的书法创作队伍在不断壮大,上个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一批书法家在逐渐走向成熟,并在各种展览中获得各种级别的奖项,是我省目前书法创作队伍的主力军。此次第九届国展我省作者未能获奖,并不代表他们的作品退步了。有些作品在入选前我也看过,水准不低。但为什么没有获奖,我认为客观原因之一是作者的艺术风格、个性追求和评委的审美取向存在差异。不过从创作者本身来说,还是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这批作者在2000年以后开始提倡学习传统,借鉴古人。但如何将古人的经典元素转化成自己的创作元素,吸收古人的长处并且能够有自己的创新?这是一个逐渐摸索不断学习的过程。有些作品追求纯粹技术上的精到,但缺乏自己的情绪共鸣,作品缺少灵魂,只能是形似而无神。这是全国书法作者普遍存在的问题。” 
      点评:自去年省书协改选以来,迅即成立了各专业委员会,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协会开始焕发生机,组织了会员临帖学习展览、举办全省书法展览,下乡采风活动等,成绩是显著的。但本届国展给予了我们警示,要树立精品意识,紧抓作品质量,“出人才、出作品”还是协会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四.第二届“中国美术 长安论坛”在西安召开 
      今年9月,由中国美协主办,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中国美协西安学术研究中心和西安美术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在西安美术学院召开。出席这次论坛的有陕西省领导、省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中国美协领导,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西安美术学院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美术理论家、画家近百人。论坛以“写意精神——中国美术的魅力”为主题展开研讨。这不仅是美术家的思考问题,也是美术理论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正在进行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强,怎么样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现代中国艺术结合,从理论上探讨中国美术中的艺术精神、写意精神,探讨大意在中国画中的表现,对新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坛从多层面进行了学术探讨,在百家争鸣、和而不同的学术氛围中,收获了期望中的学术成果: 
      第一,探讨了写意概念的广义、狭义之别。脱离既往单纯从技术层面上将写意对应于工笔的狭义思维,进行了形而下和形而上的不同层面的讨论,开拓了写意认知的空间。 第二,探讨了写意、写意性、写意精神在中国文化本土上绵延不断的历史渊源,认为写意是中国文化自身的产物,是中国语境、中国话语,是中国造型艺术的本色。中国古典艺术独特的体系,与西方古典艺术表现方式具有明显区别。写意、写意精神值得我们呵护、继承和弘扬。第三,探讨了写意、意象等美术概念,美学传统与中国哲学的根源性问题。尤其是易经、老庄思想,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国水墨画,也影响了工笔画,而且体现于包括雕塑各类民间艺术在内的中国视觉文化,以及一些非造型艺术。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它影响着东方的文化传统,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西方世界。第四,分析了写意艺术,尤其是写意绘画的特征。如意象观影响的不只是造型观,它不仅表现具象、抽象、物理、画理、情理,更重视主观的表现,艺术语言的简明,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等艺术语言具有画外之意,味外之味,甚至强调人格与魅力。写意艺术的高下不仅仅取决于笔墨等艺术的熟练,而且与作者的个性、气质、品格、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造型艺术的写实性、写意性存在着诸多的辩证关系。第五,“写意”两字,看似简易,却又是一个艰深的学术课题,是艺术表现的制高点,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浅学。胸无诗书,难言意味,得意忘形忘言又处处有言有情,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出于天性,但是在实践中却需要持之以恒的思想,然后方能达到一定的境界,甚至大器晚成,方道心手相应,妙笔生花,对此我们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和清醒的意识。第六,分析了当前写意艺术的状况,特别是数十年来写意精神失落的原因,呼唤从当今的时代出发,在文化的自觉意识中,进一步研究中国的写意传统,并重视其在艺术教育中的传承。我们还要以开放的态度吸取西方表现主义艺术流派的营养,在吸收的同时立足于中国当代的时风,寻求中国当代的写意精神,让写意精神在21世纪得以弘扬,用作品来证实中国美术的魅力和写意精神的生命活力。 
      作为论坛另外一部分,“中国当代三十位写意画家作品展”同时在西安美术学院西部美术馆举行,展出刘文西、杨晓阳、程大利、霍春阳、卢禹舜、范扬、江文湛、崔振宽、郭全忠、王炎林、王金岭、袁武、赵奇、张立柱、陈国勇、周京新、刘永杰、贺荣敏、姜怡翔、方向、方土、王彦萍等30位画家的写意中国画新作,可以说是对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诠释,从理论研究和写意作品上展示出当代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
     点评:这次论坛必将为繁荣中国美术起到推动作用。把中国美术发展研究课题能够放在西安举办,说明陕西美术在全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是陕西美术界的骄傲。

五.“华山”著作权案的启示
     这起“华山”著作权案在历经了一审、终审判决之后,2007年又有了新的影响案件判决的证据出现,非常富有戏剧化变化,令人深思。这起案件本身的经济标的非常小,一审中原告茹桂的诉讼请求有3项:更正署名,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2000元,由赵养科和华山旅游发展总公司承担诉讼费和笔迹鉴定费。但就是这样一件案件,却两度被央视“今日说法”播出,并在“经济与法”栏目作为典型案件进行分析播出,以及被各地省级、市级电视台多次播出、转播,报纸、杂志以及互联网有关此案更是屡次报道,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原告茹桂称“我不在乎名利,胜诉后我可以把款项捐出去,我要的就是一个理字”, 而被告赵养科称随着“华山”知名度的提高,有的人却要和他争,他想不通。
       渭南市中院一审通过对茹桂和赵养科两人的笔迹提请陕西省高级检察院进行司法鉴定,判定“华山”二字为茹桂书写,茹桂在一审中胜诉。赵养科不服上诉至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中,赵养科提交了自己的证据:他指出,东山门上的“华山”二字,来源于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华山导游图》封面题字。而导游图上的“华山”二字,则来源于该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一本华山风光挂历封面上的“华山”二字,而那两个字就是赵养科所写。赵养科出示了相关证据,但并未出示挂历原件,“因为十几年过去了,已经找不到了。”省高院终审判决认为华山东山门山石上的“华山”二字来源是采用赵养科1994年为美术出版社《华山风光》挂历题字的复制品。在诉讼中赵养科提供了美术出版社1994年向其支付的华山题字稿酬人民币20元的证据及“华山”二字被美术出版社用于华山导游图以及被华山旅游公司刻于东山门石头上的经过,该证据链完整。认定茹桂提供的证据是“孤证”,不予采纳。由此,“可以认定‘华山’二字是赵养科1993年向美术出版社提供的作品。最终,省高院判决:“华山”二字署名权为赵养科。
      然而,本已尘埃落定的这一起著作权官司再起波澜:茹桂今年又找到了新证据,特别是1994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华山”题字挂历以及1991年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封面题字“华山”的《华山画册》等20余件人证、物证,称“足以证明二审时赵养科提出的所谓‘证据’是在撒谎。” 茹桂已向省高院提起申诉。陕西高院经过法庭听证、辩论、核证程序后,于2007年5月21日作出裁定:终止原判决的执行。
      据悉,让茹桂尤其耿耿于怀的是:“赵养科说石刻的字源于导游图,导游图上的字源于挂历,但他一直未出示1994年的挂历原件。”茹桂介绍,署名权官司被媒体报道后,一封由外省挂历收藏者寄来的信件称,他那里保存着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1994年华山风光挂历。茹桂立即托人将挂历取回。赵养科看过挂历原件的照片后,赵养科也承认:“挂历上的字是我写的,与石刻上的字确实不一体。” 但赵养科介绍,在1993年至1995年,他为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多种华山出版物上都写了封面题字。“有挂历、画册和照片集,题写的封面字体都不相同,”他说,“这本挂历的字不一样,并不能代表其他出版物上我的题字都与石刻上不同。”可为什么向法院提交证据时,选择了1994年出版的挂历?“因为年代久了,我也没有原件,也是和当时的编辑杨银乐一起回忆那两个字出自1994年的挂历。” 在庭审中,赵养科没有举出新证据。并称“我现在仍认为石碑上的华山二字是我写的,我现在没有证据,等我找到证据后,再判也不迟”。
     点评:之所以将“华山”著作权案列为2007年重大事件进行评析,是因为它不仅一波三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而且围绕著作权纠纷,今年陕西的艺术界又出现“开缸”酒、“猴头寿”等官司,表明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今天,我国公民个人的著作权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

六.画院美协体制改革
      2007年年初,吴冠中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提出“取消画院,取消美协”,“美协是个衙门,文联也是这样。谁都来管文艺,结果文艺上不去!”7月,吴先生在《文汇报》发表《奖与养》一文,对国内的美协等艺术家协会提出质疑。吴冠中屡屡抨击协会以钱养人,大胆提出“别再养一群不下蛋的鸡;美协权力太大,制约画家创作”。 
      吴冠中一语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对“中国特色”的美协制度、画院制度展开讨论。吴冠中的出现,让许多人开始更多地对“中国特色”的文艺家协会制度展开广泛反思与追问。
      新中国画院体制的建立,为传统中国画现实境界的转换与语言变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画院画家创作的许多精品佳构,已成为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具有时代标志性的经典名作。当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文化体制的改变,也对当代公立画院体制的生存提出严峻的挑战。画院的改革,不是解构画院的存在,不是完全将画院推向市场经济,而是增强画院的学术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吸引社会人才资源,积极推动画院从创作型向创作与公益性兼顾型的社会角色的转换。
      话题转到陕西,早在三年前,政府已经专门下文对协会、画院体制的改革广泛征求过社会各界的意见,并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计划。陕西国画院副院长罗宁从归口管理、领导班子、人才建设、硬件设施、管理制度几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认为画院的发展要归口管理,必需有好的领导班子,对人才的需求要冷静,可以培养,政府办画院要有一定的指标,管理要从感情型向制度型转化,要有目标责任制和长远计划。
      近些年来,围绕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领导层换届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和聚焦的热点,从去年省上组织各文艺协会改选换届以来,至今只有美协没有改选,社会传言是竞选者之间竞争激烈造成的改选工作停顿,无论如何,陕西美协已经有20多年没有换届,内部的团结、和谐,对于发展陕西美术事业是非常关键的。
       点评:回顾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国画院、西安中国画院的发展历程,因为它们的存在,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与时代发展密不可分的艺术画作;因为它们的存在,使陕西画坛在中国美术界备受关注与重视。我们期待新形势下的协会、画院能以积极姿态转变观念,适应时代发展。

七.陕西美术家协会换届成关注热点
     《美术报》在2004年1月10日刊登了一篇题目为《新一届美协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文章,对于陕西美术界来说,文中谈到了“18年没有换届的陕西美协”问题。其中讲到“70高龄的陕西美协秘书长安正中先生不久前突然病故,令美术界的很多熟人为之震惊。按理说,像安正中这样高龄的美协干部现在正是颐养天年的时机,可是这‘按理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一个缺憾,其原因则是因为陕西美协18年没有换届。一个省级的美协18年没有换届可能也是国内的惟一。而正因为这个惟一,使安正中先生连续干了15年的秘书长,连最基本的退休的权利都没有获得,直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还在忙于确定参加全国美协换届会议的代表人选。”“如果,陕西美协能够正常地换届,那么,安正中先生至少可以做个美协的副主席,而陕西至少也会多三届的美协主席,若干的副主席。可是,因为没有换届则耽误了许多人。”文章刊登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对于陕西美术界震动更深,有位署名郑闻的作者这样写道:“听说申办十届全国美展时,竞争对手问你一句‘一个18年不换届、连主席和秘书长都没有的省级美协能否担此重任?’怎么回答也是虚弱的,失败也是预料中事。”“尽管如此,陕西一些美术家们孜孜以求,凭藉天职和责任感,艺术成就如日中天。如果省美协组织得力,功能发挥得好,陕西美术界在当今画坛将会有更好的建树。在全国美协换届中,先后有陕西两位画家担任副主席,这是陕西的荣耀。但这不等于省美协18年不换届的成果,我们的问题恰恰是能够产生两届全国美协副主席的陕西,竟没有自己省级正常的遵守章程的主席团班子。人们有权质疑,一个因主席团成员或去世、或患病、或年事高迈、或工作变动而残缺不全、‘超期服役’的省级美术家协会,很少开得起主席团和全委会以行使其权力和义务,它是否还拥有其应该拥有的权威性?它在章程规定的有效权力时限之外的漫长时期,是否还具有它有效的权力和功能?组织的不健全和涣散状态,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人民团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又如何发挥其‘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陕西省美协拖延换届的现状,令许多美术家失望,社会舆论哗然。这样的焦点问题,主管部门久拖不决,年复一年。陕西某报曾以‘为省美协把脉’作报道,对美协多年不换届提出质疑,引起美术界、文艺界和社会上的关注,后来却因故中断讨论,不了了之。”如今,四年时间又过去了,陕西美术家协会换届工作似乎还是遥遥无期呀!
      点评:省美协作为社会团体机构,却有着国家官方的特点,承担了政府组织才具有的某些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人员编制是国家公务员身份,有“最为敏感的级别和待遇”。这一由美术界精英组成的群体,有权威性和社会知名度,在先进文化建设方面所起的导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希望陕西美术界能精诚团结,将陕西美术事业做强、做大。

八.从“书法故乡”中崛起的陕西书坛
      在当代陕西书法界,有一种“发扬汉唐精神,重振汉唐雄风”的提法,并得到广大书法艺术工作者的支持,业界学者曾为此鼓与呼。无疑,这对推动陕西书法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何谓汉唐精神?何谓汉唐雄风?回首陕西书法艺术史便一目了然。上古时期文字的产生形成是书法的萌芽阶段;夏、商、周时代甲骨文的出现,那是书法的发展时期;而到了秦汉魏晋时代,小篆的出现、隶书的形成、王羲之书写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标志着书法已经开始进入了艺术上自觉追求的黄金时代;到了经济繁荣、国力昌盛的唐代,书法与诗歌成为大唐王冠上的两颗明珠,李世民、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这一长串的名字树起了书法艺术的长廊,他们留下的书作无一不是后人瞻仰的书法名帖。正是他们的创作实践活动,将中国书法艺术推向了艺术颠峰。长安为之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陕西曾经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最光彩的一页,陕西当之无愧是“中国书法故乡”。 
      笔者以为,对书界来说,所谓汉唐精神、汉唐雄风,其实质是指书法艺术在汉唐历史时期不仅学习书法朝野成风,名家辈出,书法家“身兼文墨”勤学互勉,精益求精,尊重传统、大胆创新不为名利的艺术精神,这正是汉唐大气,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的正气。
      这种精神和雄风在唐代之前绝无仅有,唐代之后又因长安频频发生动乱,长安的政治经济中心地位不再,大批人才开始从长安南迁东移,书法艺术从此而开始衰败。从五代至宋、明、元、清、民国,陕西的书法艺术再也没有恢复和超越过汉唐时期的艺术颠峰。
      建国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陕西书法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作用开始显现,陕西的书法开始活跃起来,卫俊秀、刘自椟、陈少默、张寒彬、寇蕸、邱星、宫葆诚、段绍嘉、茹欲立、程克刚、高乐三等书法前辈们以他们认真严谨、全面精湛的艺术修养著称于中国书坛。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众多的书法家们更早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吴三大、茹桂、石宪章、钟明善、杜中信、曹伯庸、赵熊、李成海等等,他们是首批在“书法故乡”中崛起的书法家,这一时期,陕西书坛在全国书法优势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进入新世纪,汹涌澎湃的经济改革大潮和资讯时代快速传播的艺术多元化,几乎在转瞬之间,人们突然发现,书法开始从实用到艺术功能开始转变,从少数人到民间范围的极大普及开来,各种声音、各种风格、各种现象和主张开始出现,书法艺术的学术氛围更为浓烈。一批中青年书法家开始引起关注,王蒙、薛养贤、吴振锋、李艳秋、陈建贡……,等等。在西安,倡导流行书风的“智性书写”展览引起轰动和争论,“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展”陕西青年书家凸现个性并夺魁拿奖,八届全国书展在西安举办,等等,这些现象说明陕西书法在全国的影响力正日益扩大,引领风骚。
      当代陕西的优秀书法家们,他们多年来挖掘继承汉唐时期的文化精髓和传统,以自己的艺术责任感和宽博的胸怀、开拓的精神,创造出了一幅幅富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书法艺术以及深厚的艺术修养,成为众多学习书法爱好者的楷模。他们的精神和作品成为推动当今陕西书坛前进和发展的一股强劲旋风。他们是从“书法故乡”中崛起的又一批精英。
      点评:展示当代陕西的书法家群体,展示他们独特的艺术个性语言,力图使更多的有志之士从中了解和发现优秀书家的勤奋与努力,并积极投身参与到书法事业的建设中去,愿在陕西书界的书法家们共同努力下,“汉唐雄风”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让我们共同为陕西书法事业的繁荣和健康发展而努力!

九.当代陕西中青年画家群体在壮大
      陕西历来文化灿烂,精神博大。建设西部强省描绘陕西人的新形象、塑造陕西人的新个性、反映陕西山川日新月异的新景象,是生活在这里的画家身负的重任。在这方面,赵望云、石鲁、何海霞等人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已为我们树立起享誉全国的“长安画派”旗帜,他们的人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画品是我们借鉴的楷模;他们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是为我们留下的“艺术圣经”。
     中国的改革开放,无疑给陕西画坛带来了蓬勃生机。生活在这里的国画家们沿着“长安画派”走过的路线,立足本土,扎根生活,并在多元化艺术信息的激发下,汲取新的营养,创作出一幅幅独具西北风情的好作品,并诞生了在全国美术界有影响力的“黄土画派”, 这一时期,代表长安画坛的艺术群体主要有以省美协驻会画家群体和省国画院、西安美院、西安中国画院等组成,出现的名家有刘文西、王西京、徐义生、苗重安、崔振宽、王有政、陈忠    志、赵振川、罗国士、杨晓阳、江文湛、陈国勇、郭全忠、王金岭、晁海、刘永杰、张振学、王炎林等等,曾有媒体记者总结出“王、张、江、苗、刘、罗、郭”一说,是他们代表陕西构成了中国画坛生气蓬勃的气象,陕西画坛在全国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政策调整,将文化艺术事业推向市场,文化成为产业,许多人开始关注起一批潜在的、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画家,如张立柱、刑庆仁、贺荣敏、姜怡翔、刘西洁、杨季、乔宜男、陈斌、白霜亮、崔伟刚、叶华、王志平、罗宁、杨光利等等,他们大多从事绘画已经多年,功底扎实,风格独具,学界地位和社会地位也逐步上升,这一群体是正在日益壮大发展的艺术群体。2007年,陕西画坛因为它们的存在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点评:当代陕西画坛正在发生变化,就是一些优秀中青年画家群体的迅速成长,最后结果是一定会使部分“老人”退居二线,一批少壮派、实力派走向前台,这既是自然的新陈代谢,也是市场物竞天择的结果。

十.曹科增补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曹科,1952年出生,湖北省京山县人,现为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曹科自小爱好书法和文学创作,并出版过散文集《恋在源头》、《晨风如歌》、诗集《爱在远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研习书法,二十余载临池不辍,真、草、隶、篆均有特色,他的草书有“龙蛇战斗之象”,行书有“云雾轻笼之逸”,楷书有“强劲端庄之势”,隶书有“凝重拙朴之风”,形成了独自的特色和风格。著名书法家吴三大、雷珍民等称赞曹科书法透着军人的气质和气势,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把军号,给人以冲锋向前的冲动和力量。他的书法作品先后多次参加全军、兰州军区、甘肃省、陕西省等地的书法大展,在军区外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还被《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等报刊杂志刊用。在军内外书展中获奖20余次,被广大官兵誉为“军旅书法家”。2007年度被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增补为副主席。
      点评:陕西省书法界人才济济,单是在2006年召开的第三届省书协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出1位主席、16位副主席以及7位名誉主席、6位顾问,并选举产生6位秘书长的强大领导班子中就可看出。听说河南省书法家协会2007年选举产生1位主席、17位副主席的领导班子,陕西当然不能居于人后,那就平齐吧,对与陕西书坛来说是值得引以骄傲的事情!
                                                

                                                                         (中国现代美术网特约作者:  张文忠)

 
Google
 
 
  打印本页 【字号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评论: 【目前共有 0 条对该文章的评论】 【查看参与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您想评论吗?!
中国现代美术网
     发表评论
  网上昵称
评论标题
  验证码   换一个
 
  评论属于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文明用语。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更多相关信息:
全球遭遇金融海啸 中国艺术品市场进深度调    [2008年10月9日]
探索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趋向    [2008年10月9日]
艺术市场还将面临多大震动    [2008年9月25日]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患上厌食症?    [2008年9月25日]
谁是艺术品市场的脊梁    [2008年9月22日]
艺术产业和中国当代艺术现状    [2008年9月16日]
艺术品消费时代来了?    [2008年9月13日]
亚艺节影像艺术展开幕 您也可以成为”艺术    [2008年9月13日]
   
 
   
 
 
 
首页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会员中心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客服电话:13659200006 邮箱:zgxdms@126.com  在线QQ:  中国现代美术网
Copyright ©1998 - 2008 中国现代美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m
兄弟建站制作维护 陕ICP备080021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