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的艺术造诣、生活态度、审美趣味、使命感奠定了这个画家的艺术风格。
王柏生先生的中国画重彩人物、写意人物,风格鲜明、唯美,形式感强烈且成熟,已是特立独行于画坛。如果还纠结于如此之画风的归属、笔墨技法等等,则酸腐而狭隘!因为一个崭新的画风就摆在那里,以究竟根本的态度去探索才能了解柏生先生艺术风格形成的自然轨迹,或对后学有所裨益。
。
先生艺术造诣之修持过程,以勤、严、精、变概括之。自习画始,画画成了他的信仰,他的梦。观察、思考、创作、鉴赏、体验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先生笔耕不辍,且极重一个“活”字,在汲取中西诸画种之精华过程中,只取其“道”而舍其“理”, 轻视没创造性的因袭前人,没有独自的艺术品味。先生常与学生说道;“我只是个手艺个体户”,这就是他的艺术个体精神!
柏生先生的治学态度近乎严苛,尊艺术若神明,捧为律法,丝毫不敢懈怠,观察生活严谨入微,且无论村夫学者,皆能谦逊求教。先生认为:捕捉每一个动人心弦艺术之美是人类的天性,艺术之美是人类的共性体验,是在人与人或人与自然的互动中产生矛盾时体现出来的瞬间。一个有敏锐感官的艺术家总能捕捉到每个精彩瞬间,也就抓住了美!画作重在要有生活趣味,有精神内涵,不是排坐摆姿势,莫名其妙地呆立等宣传画式的模特造型。艺术家的敏锐感官来自画外功夫,来自对深层生活的洞察体味、审美眼光的提升到眼界、心胸的开阔。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为我们的座右铭。
柏生先生由来以“真”为秉性,对艺术本质极“较真”,观察生活特“认真”,表现生活忒“天真”。而生活中待人接物极为真诚、随和、谦恭,对后辈学生也是视若莫逆之友。宅心仁厚,源于对生命的热爱,其笔下的人物无论惠安女、藏民或仕女、高士,无不寄托先生对人之命运的祈愿、敬畏与怜悯。先生视名利若浮云,而对于读懂他的画的人,先生则欣喜如遇故人……
柏生先生常说:艺无止境,山外有山。唯有不懈的探索,方能渐入佳境。他已年近耄耋,尚且不断的求新求变,完善心中的那份至善。其艺足以为师,其德足以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