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画品即人品”。当你走进旭峰身边时,你会被他正直、谦虚、真诚的人品所感染,旭峰是非常勤快的人,他常年坚持写生创作,亲近自然、拥抱自然、赞美自然,将中国画的笔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味中国绘画艺术回归自然和天人合一道理。美是什么?它就是造化,就是自在之物,就是亘古不变的自然之美。这些艰辛跋涉、苦苦追求,使他的作品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了天地的博大和自然的多彩,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旭峰自幼酷爱绘画,不管是在校读书,还是走上社会工作,也不管身为快乐无忧的单身,还是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近年来又加上经营公司,每天的繁忙可想而知,但他都没有丢掉手中的画笔,这样的坚持和执著,给他吸收传统文化和增强绘画技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探索绘画艺术的历程中,精心研究长安画派对传统、对生活的理念,体味赵望云、石鲁等大师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先学古人后师造化,吃透传统画论、画技的精华,同时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他知道,在中国画史上,具有成就的画家都强调人格修养,将人品与画品、学养也画境联系起来。 “取法乎上”是艺术创作的总则,山水画亦不例外。只有准确的利用技法,画家才能将所思所想活灵活现地展示手纸上。清代石涛说:“规矩者,方圆之极也:天地者,规矩之运行也。世知由规矩而不知夫乾坤旋转之以,此天地之缚人于法,人之役法与蒙。”又说:“所以有是法不能了者,反为法障之也。”旭峰深谙这一艺术要旨,在秦岭写生中,他深刻体验了大秦岭的山水对自己的冲击,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特别是近年来受美院的专业训练,使他的艺术语言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勤于笔墨的实践,让旭峰很快掌握了“平、圆、留、重、变”的笔法规律。墨法上体现好的笔墨在于苍润,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苍”和“润”是相反的、矛盾的。旭峰能娴熟而灵活的运用传统的勾、皴、擦、点、染等笔墨技法,把钟灵毓秀的山水再现与纸上,但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画家的基本技能,他要的是既是传统,又有创新,无论在意境还是笔墨上,都要由与众不同的风格和较高的造诣。 观赏旭峰的画,你可感受到点、线、染、积墨的技法用的皴到好处,积墨里能见到线条,染墨中能看到点皴,这种互相结合的画法,使其作品即气韵生动,同时又苍涩厚重,不失传统的基础,又有现代艺术气息,特具一种雅健、轻逸之风韵。中国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谓疏郎有严密之法度,而空灵处则有气韵在。疏至极者为白,密至极者为黑,也是中国画的“计白当黑”。其作品中,无论峰峦、沟壑、树木,还是田野、小道、河流、亭屋。都是师法造化得来,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和典型的中国北方地域特色。 旭峰是个灵性人,旭峰的画意不是简单的笔墨色彩意趣突然营造布局,而是情思追求的意旨和情景交融的意境,已经摆脱了技术层面的造型,而进入艺术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这里的“象”不是指具象的“类物”之象,而主要是艺术创作和观赏中的高度抽象,即神采、气韵、神态之类纯属精神范畴。这种精神性质的“意象”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包括一些精神产物的感知,经过艺术家头脑的加工,形成主观的印象,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通过纸、笔、墨、色彩、印等物质材料的建构再现出来,观者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作者发生共鸣,达成共识,认可这种“意象”的存在,甚至受其感染,击节合之,得到愉悦。 “笔墨当随时代”(石海涛),艺术永无止境。旭峰正值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由许多作品被国内外友人收藏,深受业内专家和观众的欢迎。当下,其正以对艺术锲而不舍的精神和谦虚好学态度,构成强盛的创作劲头,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迈进。作为他的老师,我更期待他的作品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