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现代美术网”(www.zgxdms.com)是一个专业性美术门户网站。本网站提供以中国国内为主的美术资讯、展览报道、艺术评论文章、美术与收藏知识、写生基地推荐、知名艺术家相关资料及艺术家作品展示、各种美术机构介绍特别是艺术院校信息及其师生作品等等。充分发挥资讯、交流平台的作用,强调“学术性、专业性、严肃性”,面向全球书画市场,办文凭为艺术家、收藏家、鉴赏家、机构、协会、院校及其它一切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办文凭
首  页
精品之窗
美展艺讯
艺术动态
艺坛艺论
全景360°
美术家
美术界
美术星空
收藏拍卖
传播媒介
天南地北
现代画廊
论 坛
  您当前的页面:首页 >> 说南道北 >> 信息内容  
 
香港艺术品市场内地买家飙升
时间:2008-05-07  频道:说南道北  关键词:香港  来源:TOM 
  香港文物艺术品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无可争议的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进入21世纪以来,香港文物艺术品市场每年的成交总额屡创新高,很多文物艺术品门类的最高成交价格都是在香港市场刷新的,使得香港文物艺术品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领跑世界市场的大好局势。

香港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渊源


香港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缘起,是伴随着香港国际商城的发展而兴起的,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不管是在闭关锁国的清朝晚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改革开放前的漫长岁月,香港都是内地通向世界的重要通道和港口,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物艺术品的集散地,营造了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氛围。

特别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国内地处于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历史时期,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古玩商号纷纷迁往香港,使得香港摩啰街、荷李活道、尖沙嘴等的古玩商铺鳞次栉比,文物艺术品市场昌盛繁荣。随着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文物艺术品收藏鉴赏活动成为时尚,企业家、艺术家、医生、文化名人纷纷加盟,应运而生的敏求精舍、求知雅集等收藏家组织,把文物艺术品收藏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涌现了一批成就卓著的收藏家。诸如:瓷器书画十全十美的张宗宪、古代瓷枕自成系统的杨永德、购沉船遗宝促水下考古的罗桂祥、明清家具文化审视的叶承耀、“留声岁月”蜚声宇内的陈裕铿等等。特别是一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香港集古斋、香港博雅艺术公司、香港中艺公司等,组织邀请内地艺术家赴香港展览、展销、座谈、开笔会,推动了文化文物艺术品的交流活动。笔者在内地改革开放的第二年,即1979年曾奉命赴香港参加考察香港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工作,身临其境地体味到,文物艺术品商业与文化的融合对于市民文化修养的提高,文物艺术品鉴赏收藏活动对于企业文化层次的提高,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苏富比、佳士得落户香港如虎添翼


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公司落户香港,使得香港文物艺术品市场的腾飞如虎添翼。

1973年,香港苏富比公司在香港举办首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为亚洲的文物艺术品市场揭开了全新的序幕。此场拍卖会率先引起一批香港收藏家的瞩目,其后吸引了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藏家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国的收藏家的垂青。包括各种门类的文物艺术品,如,瓷器、书画、珠宝首饰、钟表、邮票钱币等。从1976年开始,香港每年定期举办春秋两次大型拍卖会,这种定期的固定拍卖会促成了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新模式。1980年,香港苏富比公司举办仇炎之收藏拍卖会,这是苏富比公司首次举办私人收藏家专场拍卖会。仇炎之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古玩商,后来移居香港,退休后定居瑞士。此场拍卖会在宽敞的富丽华酒店举行,吸引了大批收藏家和鉴赏家,获得了巨大成功。其大部分拍品被香港的赵从衍、区百龄购得,其中,两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分别以528万元港币和418万元港币成交,创造了明代官窑瓷器的最高价,从而掀起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第一个高潮。

1986年,香港佳士得公司在香港举办首场拍卖会。佳士得、苏富比这两家世界一流的拍卖公司同时在香港开展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相互促进,各自提高业务水平,完善规则,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公平的良性竞争,使得香港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大受裨益。1999年,香港推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收藏的中国文物艺术品专场拍卖,创造了一批文物艺术品的高价位。其中,北宋官窑六棱洗以2200万元港币成交,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917万元港币成交,把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推向第二个高潮。

在苏富比、佳士得两公司进驻香港之前,世界文物艺术品集散中心是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两公司落户中国香港后,香港迅速后来居上,力拔头筹,地位日益提升。其重要原因是,香港这块风水宝地在发展文物艺术品市场上,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诸要素。从历史缘由来看,香港文物艺术品的蕴藏量相当丰厚,香港人文化素养高,对于中国文物艺术品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尤其是那些重要的收藏家,长久以来是由一群文人学者组成。他们多年来对于中国文物艺术品的鉴赏及爱好,已经孕育出一股强大的文化与经济根基,形成对中国文物艺术品的重要支柱。从地理位置来看,香港位处亚洲的中心,在新加坡、日本东京、中国台湾的中心点上,顾客来往方便,占尽地理优势。香港还是自由商港,没有文物艺术品及资金的限制,也没有文物艺术品进出口关税,没有纷繁的法制约束,总之,香港有着良好的文物艺术品经营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为香港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当然,香港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诸如石油危机、金融风暴、非典等,但都经过香港经营文物艺术品行业的同仁共同努力,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一一化解。 

内地买家在香港出现飙升趋势


近年来,香港的苏富比、佳士得两家拍卖公司屡创佳绩。如,香港苏富比公司自2003年以来成交总额连续增加,2003年成交总额为6.3亿元港币,2004年成交总额为10亿元港币,2005年成交总额为14亿元港币,2006年成交总额为19亿元港币。香港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大好形势,无疑对内地的买家产生磁石般的吸引力,内地的收藏家及文物艺术品爱好者赴香港参加苏富比、佳士得春秋两季大拍的人数逐年增多,大有飙升之势。他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买家成了香港拍卖场上的主角,在拍场上出手不凡,占尽先机。

香港苏富比公司2007年春季大型拍卖会4月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来自内地、台湾以及世界各地的买家纷至沓来。此外,还有诸多拍卖公司的老总、业务主管,新闻媒体记者等,使得整个拍卖大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经过3天紧张的拍卖,成交总额高达10亿元港币。内地买家在中国瓷器杂项和中国书画两大门类拍品中的购买力第一次超过了台湾买家。其中,中国瓷器杂项总成交额为4.5亿元港币,香港买家占37.1%,内地买家占19.4%,台湾买家占18.5%。中国书画成交1.1亿元港币,香港买家占43.9%,内地买家占29.2%,台湾买家占13.7%。

当然,在此场拍卖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买家表现尤为出色,很多高价拍品被他们购得,如,徐悲鸿的油画《放下你的鞭子》被一位华人买家以7200万元港币买走,创造了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价位。“花赏瑶华——巴黎名藏中国艺术品专拍”的25件拍品以1.28亿元港币的总成交额全部成交,其中,有23件超过百万元港币,有3件超过千万元港币。值得一提的是,25件拍品的买主,全部是华人。

香港佳士得2007年春季大型拍卖会于5月29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收槌,拍卖成交总额除珠宝首饰外,高达11亿元港币。其中,“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专场”成交2.25亿元港币。“20世纪中国艺术专场”仅推出150件作品,成交额高达3.3亿元港币……

香港苏富比、佳士得两大拍卖公司在2007年春季拍卖会上取得的骄人业绩,不仅进一步证实了香港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地位,同时也预示着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光辉灿烂的发展前程。

 
Google
 
  [下一条]
  打印本页 【字号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评论: 【目前共有 条对该文章的评论】 【查看参与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您想评论吗?!
中国现代美术网
     发表评论
  网上昵称
评论标题
  验证码   换一个
 
  评论属于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文明用语。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更多相关信息:
最具影响力的文房网——宣纸中国网    [2013年12月19日]
普及书画艺术 中国书画等级考试将走进河南    [2008年8月4日]
广东名家书画价格两极分化(图)    [2008年7月21日]
南北端砚价差20% 端砚收藏重材质也重工    [2008年7月21日]
最后一刻提起诉讼 齐白石后人告出版社获赔    [2008年6月25日]
桂林举行桂林 香港硬笔书画作品展    [2008年5月22日]
大家闺秀变交际花 “于丹们”的文化价值?    [2008年5月22日]
北京往事 解读京城艺术品拍卖15年    [2008年5月7日]
   
 
   
 
 
 
首页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会员中心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客服电话:13659200006 邮箱:zgxdms@126.com  在线QQ:  中国现代美术网
Copyright ©1998 - 2008 中国现代美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m
兄弟建站制作维护 陕ICP备080021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