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现代美术网”(www.zgxdms.com)是一个专业性美术门户网站。本网站提供以中国国内为主的美术资讯、展览报道、艺术评论文章、美术与收藏知识、写生基地推荐、知名艺术家相关资料及艺术家作品展示、各种美术机构介绍特别是艺术院校信息及其师生作品等等。充分发挥资讯、交流平台的作用,强调“学术性、专业性、严肃性”,面向全球书画市场,办文凭为艺术家、收藏家、鉴赏家、机构、协会、院校及其它一切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办文凭
首  页
精品之窗
美展艺讯
艺术动态
艺坛艺论
全景360°
美术家
美术界
美术星空
收藏拍卖
传播媒介
天南地北
现代画廊
论 坛
  您当前的页面:首页 >> 画人画语 >> 信息内容  
 
冯骥才:绘画是艺术家心灵的闪电(组图)
时间:2008-07-31  频道:画人画语  关键词:冯骥才 艺术家  来源:人民网 杜仲华 
  

冯骥才与画坛挚友宋雨桂、何家英在《戊子之春》画展上

《黎明诗句》

《十月的阳光》

“绘画是艺术家心灵的闪电”,走进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正在举办的《戊子之春》画展强烈吸引着人们的眼球。60余幅水墨淋漓、意境清新的绘画作品,不仅使人看到了画家的非凡的才气,更惊异他的那些奇思佳构从何而来。展览前言中的这句精辟短语为我们做出了回答。 

  他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和大学教授,多重社会角色,尤其是近年来繁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占去了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而他的艺术才思却从未枯竭,每隔一段时间,便魔术师般“变”出一批绘画新作,令人大开眼界。他为何要举办这次《戊子之春》画展,创作灵感来自何方,以及他如何从最初临摹古画发展到今天“自觉的现代文人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冯骥才进行了独家专访—— 

  关于《戊子之春》画展 

  “春天在我心中呼唤出无穷画意” 

  记者:先谈谈您的《戊子之春》画展吧!想不到您这么忙,竟然还有时间画了这么多画,像变魔术似的。这些画是在何时、何种状态下创作出来的?您在《戊子之春》画册的扉页上写道:“春天在我易感的心中呼唤出无穷的画意”,请您为我们解读一下这句话的涵义。 

  冯骥才:(笑)我的画可不是变出来的。这些画都是去年初夏,我在南京和苏州举办公益画展后陆续创作的。公益画展的目的很明确:为基金会筹款,支持民间文化保护事业。我作为一介书生,所能做的只有卖掉自己的画,全部捐献出来。捐赠时很壮烈,很激动,像砍掉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捐赠后却心里空荡荡的,产生一种“家徒四壁”的感觉,并开始怀念自己的画。比如《心中的十二月》,被山东一收藏家以120万元人民币买走,后来万科老总王石也要这套画,只好又从家里取出《风物四时图》给他。你知道,我不画重复的画,就像再婚一样,永远不会有原来的感觉。(笑)所以画一出手,就很难再复制、克隆了。因为“家徒四壁”,反过来变成一种“要画画”的动力,急于把空白的墙壁填充上。但只有这个动力是不够的,还要有具体的艺术冲动…… 

  记者:记得您说过,“人为了看见自己的内心才画画”。那么,您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作画的冲动和灵感的,怎样在画面上表现自己的心灵和情感世界? 

  冯骥才:绘画的冲动,对我来说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有时是一片光、一段音乐,或读一首诗,写一篇散文时。只要有了绘画感觉并有时间作画,我必须马上就画,决不等待,决不遏制。这与写作不同,写作需要较长时间,绘画需要瞬间将感觉捕捉到,而且只有在自己家的画室才能找到绘画的感觉和氛围。一个艺术家的绘画感觉是最敏感,也最脆弱的,禁不起一点外部的干扰。 

  当我在现实或幻觉中看见秋天逆光中的一片芦苇,那些光和影马上就变成了笔墨,变成具体的表现手法,这时便可下笔了。这中间是没有过渡的。换句话说,只有把对自然的感受变成具体的绘画语言,我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冲动。我在田野调查中,经常看见车窗外非常独特的风景,但回来画不成画,因为它不是你心灵里的东西,只是一种视觉上的刺激而已。 

  总之,绘画对我而言是一种心灵生活,与我如影相随。这一年来我不断地画,有时只是因为聆听一段钢琴曲——比如我画过一幅《冬日的旋律》,一条黑色的河在雪地中间流过,所有春天的因子都潜藏于冰天雪地中,它是大自然的血液、是最有生命力的旋律。当我找到这个感觉后,那条深邃的河流瞬间变成纸上的笔墨,自然地宣泄出来。正是一首钢琴曲赋予我作画的灵感,这样的画已不可能再画第二幅了。 

       关于现代文人画 

  “我更强调绘画的可叙述性”
 

  记者:您不久前出版的新书《文人画宣言》中,深刻分析了中国文人画的成因、发展及艺术特征,读后印象最深的是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所反映出的文人画的两个重要属性:文学性和直抒胸臆。美术界评价您的绘画属于“现代文人画”,您认同这一概念吗?如认同,您的“现代文人画”与古代文人画有何异同? 

  冯骥才:我的画属于“现代文人画”,这个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画家程十发提出的。他说:“什么是现代文人画?你们去看看大冯的画就知道了。”后来我去日本举办画展,平山郁夫也认为我的画属于现代文人画。我成名于文坛,一般人不知我有一个漫长的丹青生涯。从1961年到1990年,我画了近30年画,其中包括临摹古画,在此过程中基本掌握了传统中国画的技法,有了坚实的宋画基础和线描功夫。我认为中国文人画有四个基本特征:一、直抒胸臆;二、张扬个性;三、将中国画文化化,即文学性;四、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中国画样式,即将诗、书、画、印熔于一炉。 

  至于我的现代文人画与古代文人画的异同,我认为,我在直抒胸臆、张扬个性和文学性这三方面,均继承了古代文人画的传统;唯一的差异是,古人强调诗与画的结合,我则更强调散文与画的结合。诗是把大千世界的感受凝聚于一点,用最简洁的句子表达出来;绘画是把一个动态的世界变成一个静态的瞬间。在这一点上,诗与画最容易结合。散文是线性的,一句一句不断将意境深化。我希望我的绘画更像散文,更具可叙述性。比如,“太阳还未出升前,田野是寂寞的,模糊的,大地还残存着夜的阴影;这时,天空开始在迷离处透出一些晨曦,在星星点点的积雪处反射出亮光,最早的一声鸟鸣在极远处清晰地响起来……”我完全可以把这一散文的意境转化为绘画语言——用浓墨渲染夜色中的大地,极远处用曙色扫上一笔,一群小鸟振翅飞翔,留下一片很大很冷的天空。强调画面的可叙述性,这是古人所不及的。

  关于传统与借鉴 

  “我基本的元素是中国画的”
 

  记者:我注意到,您的画从画幅比例到光影透视效果,都吸收和借鉴了西洋绘画的形式和技法,显得既清新独特又富有时代气息。 

  冯骥才:我基本的元素还是中国画的,如对毛笔的运用、线条的韵律和审美,墨色的变化等,中国画的几个基本元素都具备。我画中所有的颜色都要与墨说上话;只要说不上话,这幅画就失败了。 

  以笔墨为主,是我绘画的基本特点。当然也吸收了一些西画的手法,如讲究笔触和肌理,像“皴”一样表现山石的质感和立体感。我还会用一些厚的颜色表现物体的肌理效果,但这种肌理仍有“皴”的味道而非油画的笔触。但我比较喜欢强调光的运用——光是生命的元素,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才诞生了世间万物。我尤其喜欢黄昏中的逆光,在逆光中可将生命看得更透彻。如一片树叶,在逆光中看时是鲜亮的,连叶中脉络、汁液的颜色都一目了然。幼时,我喜欢把双手蒙在眼上看太阳,这时的手是红的,里边是血的颜色,那是世上最美的红色,我们永远调不出那种颜色来。阳光使万物充满生命,也充满神秘感;光线给我无限的绘画灵感和冲动。 

  记者:这也是您对传统的最大突破吧! 

  冯骥才:对,我们要把握传统绘画中一些最重要的规律和最基本的要素;但当传统表现手法已不能满足今天的需要时,就要有自己的创造。任何时代画家的任务都不是复制和克隆古人,古人已完成他们那个时代的使命。画光,恐怕是我今后的绘画主题。

关于画风的嬗变 

  “心境的变化使我的绘画更超然” 

  记者:您是学画出身,后来当了作家。上世纪90年代初,您又重拾画笔,开始了文学的“婚外恋”,屈指算来也有18年了。在这漫长的丹青生涯中,您从艺术观念到绘画风格经历了怎样一个嬗变过程? 

  冯骥才:我觉得有三个阶段。一,传统职业画阶段。从学画开始,到临摹古画,以传统技法为主,强调笔墨功力,打下坚实的传统中国画基础。1978年后走上文坛,内心充满的是文学,使我的思想、境界变得深刻、丰富了。二,自发的文人画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我对自己的创作进行了一个调整。忽然有了画画的欲望,感到自己内心有很多东西需要表现,发现了一个从未开掘过的大矿藏。而且一画就使自己大吃一惊。当时我说,文学是一种责任方式,社会方式,绘画是一种生命方式。生活的坎坷,情感的变化,人生的思考,都通过笔情墨趣尽情宣泄出来。三,自觉的文人画阶段。我从2002年甲子画展开始,走上一条自觉的现代文人画之路,要求自己一定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充满文学性的、诗意的感觉才下笔,并不断有意识地做些新的尝试,如对光和影的表现。另外,我可能会往更意象化的风格上走一走,追求更强的时代特点。 

  记者:我觉得您现在的画风与十几年前的激情澎湃相比,似乎更平和、更唯美了,这是为什么呢? 

  冯骥才: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的文化问题较多,我们这一代作家又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我通过文化遗产保护,思考了一些大的文化、社会问题,给自己带来了未曾察觉的变化,即内心境界变化:开阔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开阔的心灵,绘画自然变得更安静、更安详了。有人说我绘画中的定力特别强,定力来自一个人的信念。我绘画的画幅都很小,但很开阔,与自己内心的视野有关。现在好像什么都不十分在乎了,心境更超然、更坦荡,更宽容了。总之绘画是画家心灵的镜子,画面的纯净折射出心灵的纯净,像经过过滤一样。 

  记者:现在美术界对您的绘画有无不同看法?比如说觉得您不是学院派,而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画家通常是受排斥的。 

  冯骥才:(笑)我肯定不是学院派。学院才多少年?1895年才有天津大学,而中国绘画史比学院早得多,所有在1895年北洋大学创立前的画家都是非学院派!何况我现在已是天津大学的教授和博导了! 

 
Google
 
 
  打印本页 【字号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评论: 【目前共有 0 条对该文章的评论】 【查看参与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您想评论吗?!
中国现代美术网
     发表评论
  网上昵称
评论标题
  验证码   换一个
 
  评论属于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文明用语。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更多相关信息:
我国军人地位战略深远意义    [2022年5月26日]
习近平总书记政治思想战略世界地位研究    [2020年4月9日]
学用新思想 笔记千字文    [2020年4月7日]
金利荣 : 艺术人生    [2018年12月8日]
笃艺 近仁 ( 文:郑逸川 )    [2018年8月15日]
在探索中求发展——走近青年山水画家赵旭峰    [2013年6月13日]
翰墨丹心 山水道情 --读张毅美术作    [2009年2月15日]
独与天地相往来―――读韩舒柳和他的山水画    [2009年1月18日]
   
 
   
 
 
 
首页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会员中心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客服电话:13659200006 邮箱:zgxdms@126.com  在线QQ:  中国现代美术网
Copyright ©1998 - 2008 中国现代美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m
兄弟建站制作维护 陕ICP备080021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