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现代美术网”(www.zgxdms.com)是一个专业性美术门户网站。本网站提供以中国国内为主的美术资讯、展览报道、艺术评论文章、美术与收藏知识、写生基地推荐、知名艺术家相关资料及艺术家作品展示、各种美术机构介绍特别是艺术院校信息及其师生作品等等。充分发挥资讯、交流平台的作用,强调“学术性、专业性、严肃性”,面向全球书画市场,办文凭为艺术家、收藏家、鉴赏家、机构、协会、院校及其它一切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办文凭
首  页
精品之窗
美展艺讯
艺术动态
艺坛艺论
全景360°
美术家
美术界
美术星空
收藏拍卖
传播媒介
天南地北
现代画廊
论 坛
  您当前的页面:首页 >> 收藏轶闻 >> 信息内容  
 
两百多万,一幅赝品:让人头痛的假画官司
时间:2008-07-22  频道:收藏轶闻  关键词:两百多万的赝品  来源:新闻午报 
  一年半前苏敏罗自费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特意选了艺术品投资和收藏管理专业,两年前她花253万元在拍卖会买下一张名家吴冠中的油画,被专家鉴定是伪作。和拍卖行的人交涉两年多,现在闹到上诉法院,结果如何还难说。

  苏敏罗说她被这场官司拖得非常疲惫。她和拍卖公司的纠纷,成了观看和讨论中国艺术品市场现状的一个入口。

  假画出场

  2005年内地拍卖市场开始了疯涨。和很多对投资方向敏感的企业家一样,在上海的苏敏罗这年夏天对艺术品市场发生了兴趣。

  先是从画廊买了几次画,后来通过一个做收藏的朋友介绍,她认识了当时北京翰海拍卖公司油画部负责人李亚俐。“我们一起吃饭,我请教什么东西值得去关注,她介绍了一些当代艺术家作品,我还认真做了笔记。”

  2005年12月初,苏敏罗从上海飞北京,专程到嘉里中心看翰海公司的秋季拍卖会预展和拍卖。“这张署名吴冠中的油画《池塘》挂在重要作品展区,照片被放在拍卖宣传册的封二位置,说明上写1972年创作,1982年修改。我听说过吴先生作画认真,不满意的作品事后都要撕掉。我想这张画既然再做修改,应该是他还比较认可的吧。”

  苏敏罗强调了一个细节:说明旁附录了一套8张明信片,标注为安徽美术出版社1984年第1版发行,其中一张上印的是这幅画。

  拍卖那天,《池塘》从180万元起拍,苏敏罗在230万元的价位上拍到,加上佣金共付款253万元。

  这是苏敏罗第一次从拍卖会上买画,她说回去后自我感觉不错,因为半年后一家拍卖行就找来了,劝她趁市场行情好出手,并表示可用这幅画做拍卖图录的封面。苏敏罗把画拿出来,对方仔细看货以后告知画有问题,建议她和翰海交涉。苏敏罗找到李亚俐,她清楚记得当时对方的答复让她很不舒服却也无可奈何,大意是说:画的真假很难判断,吴先生太出名了,假画泛滥,吴先生也不可能对每幅画做鉴定。

  据苏敏罗说,李亚俐给她的建议是把这张画藏起来,千万不要曝光,等吴冠中去世后再拿出来,有可能卖个天价。

  这之后又有一家拍卖行的人来找她。苏敏罗已经没那么自信了,想私下交易挽回损失,她告诉对方自己不想送拍,帮忙找个买主原价卖掉就可以。拍卖行的人联系了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主人郭瑞腾。郭是收藏界大腕,多年做中国艺术品收藏,眼光和运作在业内有名。他更是国内外吴冠中作品的大收藏家,美术馆里收了150多件,2005年他以3025万元拍得吴冠中的《鹦鹉天堂》时曾非常轰动。郭瑞腾怎么对待这幅画,成了苏敏罗最后一线侥幸。

  但几天后《池塘》被拍卖行退回,然后有朋友要苏敏罗快去看雅昌艺术网,说郭先生写了文章。这篇标题为《提防利用拍卖活动洗画》的文章发表于2007年10月10日,开头就指明《池塘》是伪作:“前不久,有人向我们兜售一件吴冠中伪作《池塘》。由于兜售者也可能是受害者,所以以下我们称为‘造假者’的,或许另指他人。”

  文章末尾,郭瑞腾说到了鉴定责任的问题,“伪作《池塘》虽然有许多漏洞,如年份、地点、风格、题材、题字、尺寸、材质,但最大的漏洞是画的质量,是一张难看的画。如果排除投机、捡漏心态,有眼力的收藏家是能辨出真伪的”。苏敏罗说从那之后她对这幅画就“彻底死心了”。

  北京翰海是内地成立最早的拍卖公司之一,在行内地位高,尤其是瓷器和古代书画的品质被藏家和买家看重,但油画非长项。知情人透露,翰海和来自台湾的李亚俐从2005年才开始一种松散合作关系,即聘请她运营油画部业务。李在台湾和美国经营画廊多年,业内也是有些名气的,不久前她结束和翰海合作后,已经到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负责经典油画部。

  苏敏罗说,假画的事情出来后,有一年多她是和李亚俐个人在交涉,“我多次请她帮我联系翰海的领导见面,但她说见也没用,也会是同样的处理”。

  “同样的处理”,指拍卖公司不对拍品真伪负责。苏敏罗说在郭瑞腾的文章发表之后,面对自己的质疑,李亚俐回应这幅画是客户委托,她也不知道真假,并说如果打官司会很麻烦。

  “委托卖画的是北京索卡艺术中心董事长萧富元,台湾人。李亚俐说他也是120万元从一家拍卖行买的,并转告萧愿意退我120万元,另外133万元由翰海在一两年内以帮我卖画的方式从佣金中扣除。我不同意。”2008年4月,在终于能和翰海主要领导面谈但仍然没能达成实质性进展之后,苏敏罗通知对方她要通过媒体曝光和法律途径来解决。

  7月1日吴冠中先生看到了原画并写下鉴定:“这画非我所作,系伪作。”7月初,苏敏罗已向法院以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第一到第三被告分别为萧富元、北京索卡艺术中心和北京翰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要求撤销这次拍卖合同并全额返还拍卖款230万元、佣金23万元。苏敏罗说,李亚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她提出过反驳。翰海也基本不回应媒体。

 “假画比真画多”

  以一位经常出入拍卖场的行家的说法,《拍卖法》是拍卖公司的底气。翻看一下各公司提供的拍卖图录,基本都会刊印《拍卖法》全文,而真正“重要的”是它第六十一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由于这种行业免责条例附带出来的空间,卖假和造假愈加变成了艺术品市场上很难控制的现实。收藏家郭瑞腾在他那篇文章中不单说了伪作《池塘》本身的问题,也披露了造假者系统运作假画的手法,比如假借名人说话,伪造出版物、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的出版物作为著录证据,“当下利用杂志、画刊登载伪作以扰乱视听,浑水摸鱼,已是司空见惯。

  我们在鉴证许多伪作的同时也查证了连出版物都是假造。其中包括上世纪80年代的旧杂志,如《美术》,如月历、明信片等等都是后造、伪造”。

  苏敏罗的代理人王建轶律师也向记者提供:今年5月他委托安徽的律师去查证那套明信片的真实性,结果6月11日得到回复,安徽美术出版社在工商登记的成立时间是“1986年9月25日”,而明信片上标注的第一次出版日期为“1984年3月”,早于出版社成立时间近两年。

  内地市场上,这类名画家的假画到底占到多大比例?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李可染基金会副理事长李小可说,有拍卖行找他看父亲李可染的画作,拿来七八张,大概两三张是对的,四五张不对,“近现代和当代画家的作品已经完全进入市场,价格上去了,作假的就多了”。

  他记得20世纪80年代就有父亲的假画出现,但数量很少,从1995年以后不断增加,几年后达到一个高峰。曾有一个深圳的人说自己收藏了六七十张李可染画作,照片拿来一看,“没有一张是真的”。

  大连万达王月宝斋董事长郭庆祥给记者的回答是,“假画比真画多”。他是收藏吴冠中作品的另一个重量级人物,以水墨为主,艺术市场曾有“印尼郭”和“大连郭”的戏称。他回忆在1995年到2003年,拍卖会曾是他收藏的主要途径,重要画作几乎都从拍卖会上得到,“那几年大部分吴冠中画作是我买了”。

  在他印象中2003年以前的市场价格比现在规范,但在2003年后,他已经不止一次公开撰文批评艺术品市场鱼龙混杂的问题,真的和有价值的好东西少了。谈到这场假画官司,郭庆祥说,上海这个买家是浮出来了,更多人买了假东西也不想声张。郭庆祥说,拍卖行业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但底线还是应该有,就是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艺术品和真品。

  如何鉴别真伪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某拍卖公司副总经理说,“我们这行确实有免责条例,不过从自己的信誉考虑,如果已经被确认为假画,有两个解决办法:第一,拍卖行退全款;第二,和卖家共同起诉假画送拍人”。他强调这种处理方式只适用于近现代和当代书画,“古代书画的鉴定太难有定论了”。但即便是当代书画,鉴定谁说了算的问题也始终在争论中,这也是艺术品市场打假困难的重要原因。画家、家属、专家,谁是具有权威性的鉴定主体?

  画家家属提出的鉴定意见,属于争论较大的部分。李小可说,家属不一定就看过所有的画,只是相对来说对画作可能有更直接的了解。如果家属是从事绘画或者鉴定专业的,再具备严肃的态度,对大多数画作的判断会准确些,“可是如果家属对绘画规律了解并不多,他就不如专业人士、收藏家依据丰富经验而形成的判断能力”。李可染的牛,假画比较多,李小可说他见过特别接近真画的仿作,也觉得难以辨别,再加上来人将收藏背景说得非常真切,他有疑问也不敢下结论,怕把真画说假了。傅抱石的儿子傅二石也曾说过他不认为画家家属具有鉴定的权威,“如果找我看,我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并不认为自己就是权威。鉴定需要下工夫,要对画家的创作手法和其他习惯有全面了解,才能懂行”。

  近几年画家出来维权的案例增多,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吕立新谈到他们的鉴定原则:“画家本人的鉴定,基本上是值得尊重的,在我们看来具有第一话语权。”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拍卖公司负责人也表示,虽然画家鉴定在他们看来并不具决定性作用,但如果拍卖会前画家对本人某件画作的真伪提出质疑,他们还是会尊重画家意见进行撤拍。

  郭庆祥则认为要看什么画家,被他称为“生产型画家”的那些人在他看来对作品不负责任,没有鉴定权威性可言,“但像吴冠中这样的画家,他们一般会实事求是评价自己的作品”。他说了一件旧事:王月宝斋收藏了一幅没有出版过的吴冠中的《水田》,2004年他向吴老求证真伪,吴老很肯定地告诉他确实画了两幅,出版时选了另一幅《水田》,是因为他觉得那幅更简练。“吴老是注重经历的画家,重复作品有,但是少,所以每一幅画的创作经过他会记得。”

  对于法院方面,上述几个鉴定主体以及中央美院、北京画院等美术机构的鉴定结果目前都不能作为司法依据,法院仍以版权中心、笔迹鉴定中心等单位的鉴定结论为准,但事实上这些机构不愿、也很难对画作进行鉴定。

  修改《拍卖法》真的可行吗?

  国际上大的拍卖公司确实都有赝品召回制度,但不像传闻那样是无条件退款,也有时间和鉴定资质的限定。记者查看了苏富比国际拍卖公司的拍卖规则,其中关于“对买家所负责任”的条目中承诺:“如本公司出售之物品其后证实为赝品,该项交易将会作废,本公司并会以原来出售时之货币退还阁下就该物品付予本公司之任何款项。”然而,条目还规定,买家须于出售日期后不迟于5年内提出异议。在后文中,则补充说明了拍卖公司有权利要求买家搜集“两位行内公认之独立专业人士”的报告,而且这两位专业人士必须是买家和公司都能接纳的人。

  但在内地市场,这样符合国际惯例的保证目前也没有哪家公司敢承诺。

  行业规则毕竟不是法律,提倡行业自律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艺术品市场的混乱情况,因为这不单是拍卖公司的问题。所以在近两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一些书画艺术界的委员们提出提案,要求通过完善《拍卖法》、建立国家鉴定机构来规范艺术品市场。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吕立新告诉记者,“文化部目前正在着手《中国艺术品管理条例》的起草,目的就是解决拍假、售假、制假问题”。据他介绍,《中国艺术品管理条例》中有一章是关于艺术品交易的内容。

  但对于用立法来规范艺术品市场的观点,多年从事艺术品收藏或者拍卖从业人士有不同的看法。李小可说,“立一个法会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必须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包含进去。可有时候艺术品的真假之间存在一个模糊地带,专家也很难保证判断完全准确”。他以齐白石的画作为例,市场上目前的流通数量在3万张以上,实际上应该只有1万张左右,可假画有些也流通几十年了,根本没有办法辨认。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李小可提醒买家也要更加慎重,要有研究的态度,减少侥幸和捡漏心理,“买家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毕竟艺术品市场和一般商品市场还是不同的”。
 
Google
 
 
  打印本页 【字号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评论: 【目前共有 0 条对该文章的评论】 【查看参与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您想评论吗?!
中国现代美术网
     发表评论
  网上昵称
评论标题
  验证码   换一个
 
  评论属于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文明用语。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更多相关信息:
千年水晶壶拍出320万英镑 曾被超低价“    [2008年10月11日]
大写意以简驭繁有文化 收藏家舍神取形蒙查    [2008年9月4日]
从傅抱石开始 邓仕勋:收藏引发我爱传统文    [2008年9月4日]
国画大师吴湖帆的收藏鉴赏轶事(组图)    [2008年9月2日]
适时出手钱币收藏乐趣更多    [2008年8月26日]
紫砂壶收藏时莫盲目追求现代样式    [2008年8月26日]
罕见文物解密白石老人传奇人生    [2008年8月7日]
两年价格翻倍 怀旧风引发老匾额收藏热    [2008年8月3日]
   
 
   
 
 
 
首页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会员中心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客服电话:13659200006 邮箱:zgxdms@126.com  在线QQ:  中国现代美术网
Copyright ©1998 - 2008 中国现代美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m
兄弟建站制作维护 陕ICP备08002137号